開箱
-
AMD火力全開!Ryzen 7 2700X / 5 2600X全面狂壓Core i7-9700K / i5-9600K
AMD自4/19推出第二代Ryzen處理器,挾其12nm製程設計,以及提供更高的時脈,讓Ryzen 2000 家族處理器成為當今桌上型電腦的主流處理器的絕佳選擇,更是可以與 Intel主流處理器對抗的重要利器! 此外,AMD也於8/13正式公佈全新第二代Ryzen Threadripper家族處理器,共有四款產品,依序是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2970WX、2950X、2920X。其中WX是主打工作站市場,適合內容創作者使用。至於後兩者X系列則是主打極致玩家市場,同樣擁有超多核心數,讓玩家可以在玩3A級遊戲時,同時進行視訊編碼與進行串流,以享有極致的玩樂體驗! 正由於「核」戰開打,相較於Intel不僅在製程上落後AMD,連核心數也比不上。為此,Intel於10月初正式發表了第九代Core處理器,首波發表的K系列包含了Core i9-9900K、i7-9700K、i5-9600K等處理器,其中最高等級的i9-9900K終於提供8核心16執行緒,追上Ryzen 7 2700等級的處理器。除此之外,Intel也針對內容創作市場發表全新Core X處理器共7款,其中最高階的Core i9-9980XE提供了18核心36執行緒,雖試圖追上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的32C/64T,但仍有一段差距。 如今要組裝電腦,若只是要一般使用或電競使用,只要選購「桌機級」最多8核心處理器即可,這類處理器大多在1.5萬元以下。若是您組裝電腦的目的,是要拿來進行內容創作,或是同時執行更多繁重的軟體,那麼就有必要考慮更多核心的「工作站級」處理器,搭配更多針腳的主機板,您的預算也必須抓比較高就是了! ▼表 AMD Ryzen第二代處理器規格表 (市價以2018/11/26為主) ▼表 Intel第九代Core處理器規格表 (市價以2018/11/26為主) 以目前來說,要組裝Intel工作站級的電腦一定非常貴,若要組桌機級的最高旗艦,也就是Core i9-9900K,也必須花超過1.5萬以上,這個價位再加個幾千元就可以買到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20X了。因此,若您不想要花超過1.5萬元來買CPU,看來在這麼多處理器選擇當中,只能退而求其次,買i7-9700K或i5-9600K了。 由於i7-9700K市價也要高達1.33萬元,且只有8C/8T,相較於AMD Ryzen 7 2700X只需要1萬出頭,且擁有8C/16T來說,後者的效能應該不會相差到哪裡去才對。而若您預算真的比較吃緊,那麼就只能選僅有6C/6T的i5-9600K (市價9千有找),又或者乾脆選擇擁有6C/12T的AMD Ryzen 5 2600X (市價7千出頭),也許整體來說更划算! 到底該怎麼選呢?以下文章,就是用來探討高階平台,是要買i7-9700K還是買Ryzen 7 2700X比較好。以及探討中階主流平台,買i5-9600K還是Ryzen 5 2600X比較值得! 我們這次選擇使用AMD最新X470主機板,以及Intel最新Z390主機板,搭配上述的CPU,並使用官方提供的散熱風扇。記憶體方面則以DDR4 2933或2666 (CPU可支援的最大頻率)來運作。其餘共用平台方面,則使用GeForce RTX 2080顯示卡、WD Black 1TB SSD,以及Windows 10平台,來進行各種軟體的測試。以下就是我們這次的測試平台說明。 AMD平台: CPU 1: Ryzen 7 2700X @ 3.7/4.3GHz (Turbo) 8C/16T CPU 2: Ryzen 5 2600X @ 3.6/4.2GHz (Turbo) 6C/12T 主機板:ASUS ROG STRIX X470-F GAMING 記憶體:G.Skill F4-3200C14-8GFX DDR4-3200 @ 2933 16GB (8GB×2) Intel平台: CPU 1: Core i7-9700K @ 3.6/4.9GHz (Turbo) 8C/8T CPU 2: Core i5-9600K @ 3.7/4.6GHz (Turbo) 6C/6T 主機板:ASRock Z390 Taichi 記憶體:G.Skill F4-3200C14-8GFX DDR4-3200 @ 2666 16GB (8GB×2) 共用平台: 顯示卡:EVGA GeForce RTX 2080 FTW3 8GB GDDR6 SSD:Western Digital WD Black NVMe SSD 1TB 電源供應器:MISTEL Vision MX850 作業系統:Windows 10專業版 x64 (1803) 在測試軟體部分,PCDIY!採用各種測試軟體,來測試Ryzen 7 2700X、Ryzen 5 2600X、Core i7-9700K、Core i5-9600K等處理器的單一元件效能與整體效能表現。在3D效能方面則搭配GeForce RTX 2080顯示卡,來測試各種遊戲,包括Assassin’s Creed Origins (刺客教條:起源)、Far Cry 5 (極地戰嚎5)、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奇兵:暗影)…等遊戲進行測試。測試解析度皆設定在2560x1440 (2.5K)或3840x2160 (4K、Ultra HD)等解析度,並在遊戲裡面設定到最佳畫質。 以下就是這次的測試結果。 接下來測試3D遊戲,以及VR的部份,這裡的測試我們採用2.5K、4K解析度(即2560x1440、3840x2160),並設定在最高畫質,來讓CPU與GPU的負載程度達到滿載,以看看第二代Ryzen 7與5處理器,是否能幫遊戲提升更高的FPS率。 透過這次測試,我們可以看到採用12nm製程的Ryzen 7 2700X與Ryzen 5 2600X處理器,在提供8C/16T與6C/12T的架構下,能在許多2D/3D應用程式下發揮最大的效能表現。雖說Ryzen家族的爆發時脈沒有Core i7-9700K或Core i5-9600K還高,但整體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若您硬要說Ryzen表現比較差的項目,大概也只有PCMark 10了。這是因為PCMark裡面的一些應用程式,並不需要用到Ryzen那樣多的核心數/執行緒數,反而更注重CPU的爆發時脈,因此這部份的表現才讓Ryzen小輸,但其實整體分數也只比Core家族慢個3~5%而已。要是PCMark有針對更多核心數進行優化,相信Ryzen的整體表現還會更好! 不過,要是您從價錢來比較的話,Core i7-9700K的市價其實比Ryzen 7 2700K還貴個24.4%,而Core i5-9600K也比Ryzen 5 2600K貴個22%。而透過上述的整體測試可以看到,Ryzen家族在一般2D與各式應用下,都比Core家族表現還好。至於有些比較項目,或是3D遊戲部份,兩者分數也是非常接近。這樣看來,Ryzen家族的整體C/P值,絕對是贏過Core家族的。 當今AMD或Intel的中高或旗艦處理器,都是設計成「執行緒數等於2倍核心數」的架構 (例如8C16T、6C12T、4C8T等等),也就是有具備Hyper-Threading (HT)或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 (SMT)的設計,就連Intel第八代處理器,也都是這樣的架構。但是到了第九代Core處理器開始,除了頂級的Core i9-9900K (8C16T)仍維持這樣的設計之外,其他處理器皆是「執行緒數等於核心數」的架構(例如8C8T、6C6T、4C4T等等),可說是非常值得玩味!亦即,Intel在Core i7-9700K以下的處理器,都全部將HT給關閉!再加上Intel採用新的釺焊散熱介面材料(STIM)設計,讓其爆發時脈可以更高,再加上許多遊戲並不需要那麼多執行緒數,使得Core i7-9700K、i5-9600K縱使在關閉了HT之後,在一些遊戲上還能贏過擁有Hyper-Threading的表現。 但是這樣的架構,在一些密集運算,以及遊戲方面,可能有更好的表現而已,但若是一些需要更多執行緒的運算程式,像是想要多開一些虛擬機(VM)或是執行Android模擬器進行遊戲多開,Intel的無HT架構就不一定吃香了。 再看Ryzen 7 2700X和Ryzen 5 2600X這些具備SMT的處理器,在單一程式進行密集運算時,其表現可能比Core i7-9700K、i5-9600K還慢一些,但在需要多執行緒的應用軟體或遊戲中,Ryzen家族的表現就幾乎可以贏過Core家族,再加上Ryzen的售價更便宜,且只要是AM4平台的主機板都可以使用,不需要像Intel平台有分不同代別必須使用不同主機板才行。因此整體來說,Ryzen家族的整體表現,包含價格、平台彈性、整體效能、擴充上,都比Core家族還要好! 總之,AMD Ryzen 7 2700X、Ryzen 5 2600X,提供優勢的核心數與執行緒數,搭配更優惠的價格,讓玩家在組裝電競級電腦時,有更好的選擇。不僅是在遊戲上,在許多應用執行方面,也能提供優異的表現,值得玩家們在選購時優先考慮。 廠商:AMD 官網:
-
Crucial P1 1TB實測開箱,PCIe 3.0 x4 M.2 NVMe平價級固態硬碟!
隸屬於美光(Micron Technology)旗下且致力於提供儲存升級方案的世界級領導品牌 Crucial,秉持追求創新的精神,近期推出首款搭載 NVMe PCIe 技術的 Crucial P1 SSD,此款 PC 儲存裝置採用 Micron 先進的 QLC 技術,提供更快、更大、更親民的選擇。除此之外,Crucial 於今年陸續推出 MX500、BX500 SSD,加上最新 P1 SSD 系列,誓言要滿足各類消費者在不同應用上的多元需求。 Crucial 再度推出全新系列 P1 NVMe SSD,容量選擇高達 1TB,搭載 Micron QLC NAND 技術,並享有 5 年有限保固,為其 SSD 組合再添生力軍。P1 SSD 優異的效能大幅領先同級產品,經 PCMark 8 benchmarks 測試,此固態硬碟在混合模式輸出可達 565MB/s,總分達 5,084,遙遙領先所有同價格級距1之 SSD。P1 SSD 的循序讀取/寫入速度高達 2,000/1,700 MB/s,搭配獨特 SLC 快取的混合動態寫入加速技術,創造堅不可摧的效能。 此硬碟平均壽命(MTTF)為 180 萬小時,耐用性可達 200TB 總位元寫入量,運作時的平均耗電量為 100mW,對消費者而言,依舊是可靠、高效能、物超所值的選擇。 易於安裝始終是 Crucial 最著名的服務,Crucial® SSD 安裝指南 提供簡單明瞭的安裝步驟說明與影片、Acronis True Image HD 軟體 讓使用者能夠快速、輕鬆地完成資料移轉。再者,Crucial 自家開發的 Crucial Storage Executive 軟體工具,能讓使用者輕鬆查看設備已使用的儲存容量(GB)、下載最新的韌體,或針對需求選擇適用的硬碟,強化電腦運作效能。 接下來我們將實際以各式跑分軟體進行讀寫速度測試,以了解Crucial P1 SSD在日常的實際表現如何,這裡我們也以Intel Core i7-8700K配上ASRock Z370 Taichi主機板做為測試平台。 Crucial近年不斷擴張SSD產品組合,今年初推出MX500系列,提供2.5吋及M.2型規格尺寸,獲得消費者極高的評價;9月推出的BX500主打電腦必備效能,專為有每日運算需求的使用者而設計,提供2.5吋的規格及20GB、240GB和480GB的容量選擇,具備最高達 540/500 MB/s 的連續讀取/寫入速度,兼顧性能與容量,其高度的性價比在眾多同等級產品中脫穎而出。 如今適逢Crucial慶祝22周年,推出首款NVMe M.2介面的Crucial P1 SSD,採用QLC NAND架構,在同樣高性價比、優質讀寫速度的前提下,作為一般民眾日常的使用考量來說,官網定價500GB版本僅109.99美元、1TB更是只要219.99美元,雖然台灣尚未釋出官方價格,但現在市價只要不到6000台幣的價格就能把高速M.2 SSD輕鬆帶回家,的確是一款超優質的SSD選擇方案。 廠商名稱:美光科技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內建Thunderbolt 3搭配7組顯示,GIGABYTE Z390 DESIGNARE + AORUS RTX 2070 XTREME提供設計師最佳創作組合平台
為讓內容創作者能夠擁有更好的創意發揮空間,使其思若湧泉的創意能夠即時揮灑,以成就出偉大的作品,當今的電腦正朝向更快速、更敏捷的方向來設計,以提供最好的效能表現。 以當今效能最卓越的電腦平台來說,在Intel主機板上就是Z390平台,搭配NVIDIA GeForce RTX顯示卡,即可提供各式內容創作者充足的馬力,讓工作順利進行。以目前電競平台盛行的趨勢下,許多主機板產品也都針對電競玩家來設計,就會比較忽略到內容創作者的需求性,但是若有廠商看到這塊市場的未來性,能推出針對內容創作者所量身打造的設計師款主機板與顯示卡,並提供更多的擴充彈性與視訊輸出能力,相信一定可以更加的符合內容創作者的需求! 目前各家板卡廠商的Intel Z390主機板系列,頂級版本都幾乎清一色主打玩家、電競風格,唯有GIGABYTE(技嘉)另外推出專為設計師與內容創作者所打造的DESIGNARE系列頂級規格主機板,同樣採用了最新一代的Z390晶片組。不僅在整體外型上做了質感提升的設計,連內裝也不含糊,直接提供兩組Thunderbolt 3連接埠,大大強化使用彈性。獨特的DESIGNARE有別於現有的電競主機板設計風格,透過內斂低調的整體印象,搭配許多設計元素的巧思,讓這片主機板看起來另有一番特別的設計感! 而除了主機板的獨特之處外,顯示卡的效能表現對於內容創作者也是很重要的。這次技嘉推出的AORUS GeForce RTX 2070 XTREME 8G顯示卡,除了本身採用最新的RTX系列、支援即時光跡追蹤技術以外,其內建多達七組的外接顯示輸出連接埠,絕對可以滿足設計師多螢幕輸出的需求。兩者合一之下,創造了設計師與創作者對於使用需求上更多無限可能的想像變換真實的展現空間。 GIGABYTE Z390 DESIGNARE(下稱Z390 DESIGNARE)從系列名稱的定名就可以看出,DESIGNARE系列是屬於專業應用取向,例如設計師或是內容創作者等等,這一系列是自從Intel 100系列晶片組主機板就開始導入,以通過各類高負載效能測試的驗證,並支援NVIDIA Quadro專業繪圖卡最高穩定性和最佳的效能表現所全新打造。而Z390 DESIGNARE無論是在主機板本身的外型設計質感,或是主要的硬體規格配置,都在各方面針對設計師的需求,做了許多實用的設計。以下我們就先來幫大家開箱囉! 另一方面,為和Z390 DESIGNARE搭配,也選擇了AORUS GeForce RTX 2070 XTREME 8G(下稱AORUS RTX 2070 XTREME)顯示卡,來進行整體的測試。這款顯示卡冠上XTREME名號,出廠時的核心時脈就已經比NVIDIA公板顯示卡還要高,可說是完全針對極限超頻玩家而來,其超頻後的能力勢必能在繪圖方面有突出的表現,而高效能的繪圖能力對於設計師們來說也是必要的硬體需求。在連接埠的部分比其他顯示卡硬是多了兩組HDMI連接埠,總計提供了7組外接顯示輸出(同時可提供高達4組外接螢幕輸出,以及USB埠輸出),多螢幕輸出的配置可讓設計師輕鬆進行多螢幕的控制與輸出需求。接下來我們同樣為各位快速開箱喔! 在與大家一探Z390 DESIGNARE到底有多為設計師著想以前,先聽小編快速帶大家了解其重要規格和特色。處理器腳位採用LGA 1151,支援Intel最新第九代處理器(也向下支援第八代),記憶體的部分提供四組插槽,並且支援雙通道Non-ECC DDR4記憶體,最高時脈可支援至4266 MHz且可擴充至64GB。提供三組PCIe x16插槽和兩組PCIe 3.0 x1,另有兩組PCIe Gen 3 x4 NVMe M.2插槽(支援SATA和PCIe x4/x2 SSD),至於SATA 6Gb/s插槽的部分則是提供六組,支援RAID 0/1/5/10功能。在I/O埠方面,則是提供一組PS/2鍵鼠插座、一組DisplayPort、一組HDMI、兩個SMA天線連接埠(2T2R)、兩個USB 3.1 Gen 2 Type-A、兩組Thunderbolt 3連接埠(USB-C,支援USB 3.1 Gen 2)、四組USB 3.1 Gen 1、兩組USB 2.0/1.1連接埠,兩個RJ-45網路孔、一個S/PDIF光纖輸出和五組音源接頭,連接埠可以說是誠意滿滿。下面就來瞧瞧Z390 DESIGNARE的細部特色囉! 這次與Z390 DESIGNARE搭配的是AORUS RTX 2070 XTREME顯示卡,同樣地,在詳細帶領各位看官了解細部特色以前,小編也快速帶大家了解其硬體規格,AORUS RTX 2070 XTREME內建的記憶體為8GB GDDR6 256位元記憶體,GPU時脈為1815 MHz,比NVIDIA官方公版的1620 MHz還要更高,效能也就更加強化。連接介面採PCIe 3.0 x16,電源設計為10+2相位,供電接頭則是8+6 pin。外觀上最大特色在於技嘉首創的風之力均流疊合三風扇設計,並搭配酷冷系統強化其散熱能力,同時,在RGB燈效方面也採用RGB三環燈燈效,可做出多種創新RGB燈效。 另外,在連接埠的多元性也是一大特色,提供多達7個顯示輸出連接埠,共有三組HDMI、三組DisplayPort和一組USB-C,可讓設計師在不需要額外轉接頭的情況下,任意連接三個HDMI螢幕或三個DP螢幕,最多可同時輸出4組螢幕。以設計師們的使用來說,可藉由連接三個HDMI+一個DisplayPort的配置,各自輸出4K解析度畫面,或者也可以將四組4K畫面展示成8K解析度畫面作其他使用,讓設計師的使用彈性大增。接下來就來看看AORUS RTX 2070 XTREME的細部特色囉! 看完了Z390 DESIGNARE和AORUS RTX 2070 XTREME的細部介紹後,當然就要來看看設計師們最注重的效能測試的部分啦!接下來我們將先以常見的跑分軟體測試,以快速瀏覽兩者搭配後的效能,另外也會利用專業測試軟體模擬設計師們常用的工作環境,藉此了解其一般使用時的效能表現。 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 主機板:GIGABYTE Z390 DESIGNARE 記憶體:Apacer Blade DDR4-3000 8GBx2 顯示卡:AORUS GeForce® RTX 2070 XTREME SSD:WD Black NVMe SSD 1TB (M.2) 電源供應器:Thermaltake Toughpower XT PLATINUM 1275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1809 接下來則是和創作者、設計師相關的測試。我們測試SPECviewperf 13這套與專業工程繪圖效能的測試軟體,其集結了3DS Max 2016 (3dsmax-06)、CATIA V6 R2012 (catia-05)、Creo 3-PTC (creo-02)、Energy (energy-02)、Maya 2017 (maya-05)、Medical CT/MRI (medical-02)、Autodesk Showcase 2013 (showcase-02)、Siemens NX 8.0 (snx-03)、Solidworks 2013 SP1 (sw-04)等專業繪圖與分析軟體,可測試出該電腦平台在各專業應用領域的效能表現,以下可以看到各式軟體的測試結果。 從上面的測試可得知,在3dsmax、catia、creo、maya、showcase等軟體表現中,皆有超過100分以上的表現,非常優異!至於sw、medical這些比較繁重的軟體,也有超過50分以上的水準。至於工作負載量最重的工作站級專業軟體如energy與snx,分數表現上也不差!整體來說,DESIGNARE主機板+AORUS RTX 2070 XTREME,在專業應用繪圖軟體上,能賦予設計師應有的超強效能,讓設計師能夠快速進行各式專業領域應用! 至於影音轉檔方面,當今不少影音編輯師早已導入4K影片的剪輯,因此經常性的4K影音轉檔已是家常便飯。我們透過X265 Benchmark這套測試軟體,來進行4K影音的轉檔,測試結果如下。 從上圖可以得知,在進行一段4K影音轉檔測試時,CPU的各項額外指令集都運用上了,最終獲得了15.714 FPS的成績,整體時間耗費1分48秒!這樣表現比使用工作站等級的Intel Xeon E5 2630 v3 (15.04fps)還要優異!因此,使用技嘉這樣的平台組合,確實可以讓轉檔速度發揮全速,幫助影音剪輯師、攝影師、YouTuber們快速處理完4K影片的後製,並快速上傳至影音平台! 整體評測下來,我們可以得知GIGABYTE Z390 DESIGNARE 主機板,以內容創作者的角度來打造旗艦級主機板,同樣提供高效能、高檔周邊連接埠(如Thunderbolt),以及內建Wi-Fi功能,但又無需太多複雜又細項的硬體設定就能有效的運行無礙,無論設計師與創作者們是否對硬體具備專業知識,都能輕鬆搞定好一台高效能的工作機台,幫助他們或其團隊完成自己的工作,但又不失去可以自行操控調校硬體特色的可能,等於兩者兼顧的強大組合。 另外,搭配的AORUS RTX 2070 XTREME 8G顯示卡,除了不僅是玩家們絕佳的遊戲專用顯示卡之外,其提供的多螢幕輸出功能,更可幫助設計師、VR設計師、光跡特效師們提供高達4螢幕的輸出能力,不管是透過4組4K螢幕來組成8K畫面,或是進行更高解析度的工作需求,都能游刃有餘,甚至在工作之餘,也能暢享高階遊戲世界之中,提供使用者雙重的運作環境。 在當今高階頂級產品紛紛主打玩家、電競的趨勢下,技嘉的「設計師」款產品線,提供內容創作者絕佳的使用環境,以幫助他們快速組裝好自己的工作環境,以快速、輕鬆的完成各種工作,將創意發揮至極致,成就出偉大的作品,絕對是這個領域使用者的首選,如果您剛好也是設計師或是創作者們的一員,那GIGABYTE Z390 DESIGNARE主機板搭配AORUS RTX 2070 XTREME 8G顯示卡,肯定是您的最佳選擇,除了是提供您創意揮灑的絕佳組合外,也會是您創作源源不絕的最佳幕後支柱,值得推薦選購! 廠商名稱:GIGABYTE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
-
經典回憶重現!迷你PS主機PlayStation Classic開箱試玩
PlayStation遊戲主機隨著時代的推進目前已經推出到PlayStation 4 Pro,但這一切的回憶都乘載在1994年首度推出的初代PlayStaiton主機,20多年來可說是無數人小時候的經典童年回憶,佔有重要地位。在9月一年一度的東京電玩展時,Sony宣布將推出初代PlayStation迷你版主機「PlayStation Classic」,並且內建20款經典遊戲,要讓喜愛PlayStaiton的PS迷們重溫當年的舊夢。趕在12/3推出前,PCDIY!小編也前往SIET開箱試玩,搶先帶領玩家們一起「憶當年」! 接下來就是這次的主角啦!配件給的誠意十足,主機本身也不馬虎,PlayStation Classic高度復刻了初代PlayStation主機,取消光碟機以後,更是將主機本身體積進一步壓縮,比初代的主機小80%、側面也小45%,讓整台主機變得方便好攜帶。另外,PlayStation Classic輸出的畫面解析度為720p,用來玩當年的遊戲已經是非常清晰了。 接下來就是重要的遊戲部分啦!這次PlayStation Classic直接給出20款當年經典的遊戲供玩家遊玩,包含 FinalFantasy VII(最終幻想7)、Tekken 3(鐵拳3)、Metal Gear Solid(潛龍諜影)等等,各個都乘載著無數人心中的回憶啊!由於這次試玩時間緊湊,小編只選了幾款較知名的遊戲帶大家快速一覽,日後有機會時將會附上更詳細的遊戲畫面和體驗。 PlayStation Classic迷你主機預計將會在12/3正式上市,對於許多PS粉來說,其高度復刻的初代主機外型,是其最大看點,當然經典的20款遊戲也是重要的童年回憶之一,屆時將會直接內建20款遊戲。不管是要將PlayStation Classic買來直接遊玩,或是拿來當收藏都會是很不錯的選擇喔!
-
「太極」頂級板卡登場,ASRock Z390 Taichi開箱實測
因應Intel第九代Core處理器登場,各主機板大廠也已推出旗下對應Z390晶片組主機板。接下來小編就要為玩家們介紹由ASRock(華擎)推出的頂級太極系列主機板:Z390 Taichi,要來和Intel第九代處理器完美結合! Z390 Taichi外箱的外型上,維持太極系列一貫的風格,正面除了打上ASRock Z390 Taichi字樣外,也有太極系列代表的齒輪圖樣。話不多說,直接帶大家開箱囉! 讓各位久等了!ASRock Z390 Taichi主機板終於亮相!本體採用黑灰色配色,還有醒目的太極圖案,Z390晶片組保護蓋上也有太極系列經典的齒輪圖案,非常有一體式的配色和設計感。 接下來且聽小編稍微碎念一下Z390 Taichi的主要規格,相信ASRock太極系列主機板在玩家們心中是有口皆碑的,這次針對Intel第九代處理器推出(另外也支援第八代處理器)的Z390 Taichi,其CPU插槽採用LGA 1151腳位,搭配Z390晶片組。記憶體插槽部分,提供四組DDR4插槽,最高可超頻至4200 MHz以上,最大容量為64GB,並且支援Intel XMP 2.0。PCIe插槽部分則是提供三組PCIe 3.0 x16、兩組PCIe 3.0 x1,支援NVIDIA Quad SLI和AMD 3-Way CrossFireX技術,方便玩家安裝多張顯示卡使用,另有三組Ultra M.2插槽(支援PCIe 3.0 x4和SATA 6Gb/s)。SATA埠的插槽則是大方的提供八組。最後則是I/O埠的部分,提供兩組天線安裝孔、一組PS/2鍵鼠埠、HDMI和DisplayPort 1.2各一組、SPDIF一組、USB 3.1 Gen 2 Type-A三組、USB 3.1 Gen 2 Type-C一組、兩組RJ-45、CMOS按鍵,以及六組HD音訊插孔,配置十分到位。 除了主要規格內容介紹外,Z390 Taichi主機板上還有其他不錯的功能,首先是音效的部分,使用ASRock自家的天籟美聲第四代(Purity Sound 4),採用Realtek ALC 1220音效晶片搭配Nichicon Fine Gold系列音效的專用電容,支援7.1聲道,在音效品質上提供更佳的品質。另外,主機板上也提供Debug燈,方便玩家直接觀察當前系統運作狀況。 Z390 Taichi的BIOS介面具備「EZ Mode」的設計,操作使用上非常方面直覺,也提供多種主機板相關資訊和設定方便查詢。 太極系列前一代Z370主機板就已經開始導入RGB燈效,這一次Z390 Taichi也進一步使用Polychrome RGB燈效配置,除了主機板本身就有多處RGB燈效位置外,也另外提供RGB LED接針和Addressable RGB LED接針,讓玩家可以連接相容的LED配備。此外,只要是通過Polychrome RGB同步認證的配件,玩家就可以將這些燈效直接進行同步,個人化燈效設計也很充足。 講完了外觀、規格和特色之後,相信玩家們最期待的應該還是ASRock Z390 Taichi的實際效能表現吧!為了搭配Z390晶片組,這次也特別找來對應的第九代處理器,和最新出的NIVIDA顯示卡,以下先報告一下這次的完整測試平台規格: 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 主機板:ASRock Z390 Taichi 記憶體:G.Skill FLARE X F4-3200C14-8GFX DDR4-3200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2080 SSD:WD Black NVMe SSD 1TB (M.2) 電源供應器:Mistel Vision MX850 作業系統:Windows 10 以下就先用CPU-Z檢視平台目前的基本配置吧! 接下來小編實測幾款常用的測試軟體,並且找了當前熱門的遊戲進行測試。 ASRock Z390 Taichi主機板維持太極系列的頂級扎實用料,用料方面也採用ASRock的呂核心用料,使主機板本身的效能和受能大幅提升,音效方面則是有天籟美聲四代輔助,整體表現非常優秀。在擴充能力方面,提供三組Ultra M.2和多達八組的SATA插槽,擴充性能力十足。效能表現上搭配Intel Core i9-9900K和NVIDIA RTX 2080展現頂級玩家電競效能,在視覺上則是有Polychrome RGB的個人化視覺設定,整體來說Z390 Taichi表現相當完整。玩家們如果想找一款用料實在且高穩定性的Z390主機板的話,ASRock Z390 Taichi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廠商名稱:ASRock - 華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896-5588 廠商網址:www.asrock.com.tw
-
三強聯手超給力、MSI RTX 2080Ti Gaming X Trio搭上MEG Z390 ACE+ i9-9900K強效出擊
顯示卡市場最近的狀況大概就是NVIDIA GeForce RTX的推出造成市場的新王者推進到20系列的世代,Turing圖靈架構帶來的即時光線追蹤、人工智慧和可編程著色技術讓顯示卡再度進化到新的層次,可以預期的是未來的遊戲大作如果都支援光追技術的話,那相信玩家勢必得入手RTX系列的顯示卡不可了(敲碗等著新遊戲趕快支援)。 先前的創始版推出之後,第一波各家廠商推出的版本大都是搭配公版設計的「換風扇」版本,不過隨著時間的經過,陸續各家的自製卡也都紛紛出爐,非公版的設計更讓廠商推出的版本具備不同的特色,這次要介紹的就是由MSI推出的RTX 2080 Ti Gaming X Trio,在搭配上自家高階的MEG Z390 ACE之後,與Core i9-9900K可以激發出怎樣的效能火花呢? 承襲前代GTX 1080 Ti的高階版本Gaming X Trio系列,在RTX 2080 Ti也同樣推出了Gaming X Trio版本,外觀上採用了三風扇散熱設計、搭配鐵灰色髮絲紋金屬背板、搭載RGB燈效特色,都凸顯出這款最新一代顯示卡的不凡之處與獨特魅力,那我們就先來開箱看看究竟吧! 打開彩盒可以看到穩穩躺在底下的RTX 2080 Ti,當然也有採用了靜電袋包裝的好好的,附件的部分除了顯示卡本體之外,主要的是多了一條PCIe +12V專用的6/8-pin轉接線與一支顯示卡固定支撐架,這是MSI提供給玩家額外的附件,一來是因為這片RTX 2080 Ti Gaming X Trio屬於非公版卡,在電源供應接頭的部分採6+8+8-Pin模式(3插孔),比先前的創始版還要多一組PCIe供電,所以額外提供了一條轉接線以方便玩家使用,另外的固定支撐架則是因為擔心顯示卡體積較大、重量等問題,直接提供一支專用的支撐架,可以連同顯示卡一併鎖在機殼上面。 這款RTX 2080 Ti的本體從尺寸上就應該不難發現與公版有所差異,先撇開採用的散熱風扇設計部分,整體個頭比起公版的RTX 2080 Ti要大上一片,官方的資料標示為327 x 140 x 55.6 mm,基本上長、高、厚度都比原本的創始版要多上一截(創始版長/高、266.7 x 115.7 mm),這部分從背面的一整片大散熱片上也可以看到與眾不同之處。 散熱方面的用心可以從這部份看的到,光這片散熱背板就體現了廠商對於產品的設計,非鏤空架構,有助於散熱性的提升。但是這款2080 Ti對散熱的強化還不只於此,採用了新一代的TORX FAN 3.0設計,配置了三組雙滾珠軸承與獨家引流「龍鰭扇葉」,提供玩家比以往更具散熱性能的風扇,打造最強空冷概念。其中獨特的龍鰭扇葉可以減少風阻、讓導入的氣流往下引導提升散熱效率並降低噪音。 除了三風扇設計之外,整體散熱部分採用的散熱鋁鰭片、搭配上內建多達7根的熱導管布局,讓前後兩組散熱鰭片可以達到有限的熱能傳導、快速冷卻。另外,內建的ZERO FROZR智慧停轉功能,也可以讓整體風扇在低負載使用情況下停止運轉(當溫度偵測為60度C以下時),一旦玩家運作遊戲大作需要高負載狀態時,風扇就會自動啟動運作降溫,相當Smart。 輸出的部分則是可以看到在前端I/O埠一共提供了3組的Displayport (1.4)、1組的HDMI (2.0b)以及1組的Type-C插槽,最多可支援4組螢幕;上方還有一個NVLink金手指連接位置,可透過NVLink實現新一代SLI雙卡運行模式。(有發現3組風扇大小不太一樣嗎?最前端的風扇尺寸較後2組風扇略小一些,由於上方就是NVLink,避免與其他版本規格高度不同,這裡維持了標準的高度設計) 除了正上方的MSI GeForce RTX字樣有設置RGB燈效外,在風扇的中間上方與下方位置(4區),都有配置RGB燈效設計,只要透過MSI獨家的Mystic Light軟體就可以自行控制燈效變化,也可以與其他RGB燈效組件一同連動控制,搭配上MEG Z390 ACE主機板,也能同步主機板燈效顯示,呈現整體燈效一致的變化,除了可以使用預設的各種燈效模式外,也能關閉顯示。 最後,從彩盒上的貼紙與顯示卡背面的標示貼紙都可以看到相關的型號等資訊。 既然是採用了最高階的RTX 2080 Ti晶片組,那搭配上新出爐的Core i9-9900K與Z390主機板是否就達到3強聯手的高效能表現呢?這邊的實測部分就搭配上自家的MEG Z390 ACE這片高階主機板與Intel Core i9-9900K來一起測試,在測試之前,先來透過系統偵測一下規格資料的部分吧! 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 3.6GHz 8C/16T 主機板:MSI MEG Z390 ACE 記憶體:G.Skill FLARE X F4-3200C14-8GFX DDR4-3200 @ 2666 8GBx2=16GB 顯示卡:MSI RTX 2080 Ti Gaming X Trio SSD:WD Black NVMe SSD 1TB (M.2) 電源供應器:Mistel Vision MX850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Version 1803 既然是3強聯手,那想必搭配起來的測試數據會比先前MEG Z390 ACE搭配NVIDIA RTX 2080創始版的效能還要更上一階吧;先透過3DMark的實測就可以發現到這3強組合的效能表現,在顯示模式設定為3840x2160(4K)下,熟悉的Fire Strike直接衝上26954的高分,連Fire Strike Extreme與Fire Strike Ultra都有高達15913、8363分的成績,相當強悍。 通常推薦測試的Time SPY與Time SPY Extreme也當仁不讓的拿了高分,獲得的成績分別為12456、6330,顯示了這款RTX 2080 Ti的高效能表現,而且Extreme模式的突破6000大關成績更是比RTX 2080要高上不少,3強聯手之下的表現的確很強悍。 最後來試一下在3DMark中的ICE STORM模式下的成績,直接貫破了20萬的分隔線達到了208110的高分,這裡也佐證了這款MSI RTX 2080 Ti Gaming X Trio的驚人實力。 遊戲的部分這次找了比較新的來做基準,在奧德賽的部分也分別測試了3種解析度下的表現,透過實際測試的截圖可以發現到FHD解析度下有高達87 FPS的表現,而即便是4K解析度下的測試仍能有53 FPS的成績。 在古墓奇兵:暗影的部分,測試的畫面流暢度相當高,在FHD模式下可以看到獲得了突破20000的幀格渲染成績、平均FPS則高達133,1440P模式下仍有100 FPS的高分,而4K解析度下的表現則是獲得平均54 FPS的成績(NV RTX 2080創始版為46 FPS),想要暢快在4K模式下玩這款遊戲的話,看來也是非得RTX 2080 Ti的等級不可了。 既然是RTX系列,圖靈核心的DLSS可以讓玩家享受更優質的畫面表現卻不降低效能表現(DLSS、Deep Learning Super Sampling深度學習超級採樣抗鋸齒技術),透過FF XV來做個比較就知道了;這裡透過開啟TAA模式與開啟DLSS模式就可以看到兩者的差異,一旦開啟了TAA模式,在維持更細緻表現下的得分就降到了Standard的評分、4327 score,若是透過DLSS模式則可以維持高效能表現、得分提升到6041分、評分為High,畫質表現維持高細緻度。 這裡的成績也顯示出了MSI這款RTX 2080 Ti Gaming X Trio的優異效能表現,配上MEG Z390 ACE+Core i9-9900K簡直如虎添翼、效能直接暴衝。 RTX系列的VR支援也可以在最高階的2080 Ti上面得到驗證,看看Orange Room模式下的11557高分、Cyan Room模式下的14129、甚至是很難高分的Blue Room的成績都高達4691,果然頂階的2080 Ti實力夠強勁。 MSI除了透過自製卡重新調校了RTX 2080 Ti的性能表現外,透過與自家MEG Z390 ACE主機板的搭配下,提供的軟體也可以讓玩家有更一種的遊玩樂趣,這部分包括了針對顯示卡超頻的Afterburner軟體,透過OC Scanner功能就能夠自動掃瞄RTX系列的顯示卡狀況來做調整,讓顯卡的效能自動達到最佳化。 另外,搭配了自家的Z390主機板,透過整合概念的專屬軟體DRAGON CENTER,也可以輕鬆協調整體狀況,而且MSI官方已經對自家的RTX系列顯卡做了預設最佳功能模式設定,只要透過軟體畫面最左側的「G」遊戲模式按鈕,就能夠自動以最高性能模式運作,提供玩家最佳化的遊戲體驗。玩家也可以透過其他的功能來做各項性能調校與監控,包括輕鬆超頻與設定各項模式。 大家熟悉的MYSTIC LIGHT軟體當然也不能漏掉,MYSTIC LIGHT會自動偵測目前有支援的設備並顯示在軟體得主頁面上,玩家可以輕鬆設定為連動控制與否,透過軟體就能夠控制RGB燈效顯示,立刻享受同步燈效變化的魔幻視覺特色,而且,官方提供的燈效變化相當多種(連燈效速度、亮度都可以調整),配上MEG Z390 ACE上頭的燈效區顯示,想要兩者一同提供玩家跑馬燈、呼吸、閃爍、恆亮、彩虹、雨滴、魔幻…等模式也都可以輕鬆設定,連顯示卡的部分也能分區設定。 當顯示卡的新世代RTX正式啟動之後,整個顯示卡市場也面臨了新一波的洗牌行動,早先的GTX 1000系列即將退居二線、將舞台的新光芒留給RTX 20系列,除了必須要有遊戲廠商端的支援之外(更多支援光追的遊戲推出),玩家也需要慢慢靠向4K解析度的版本,再搭配上第9代處理器的加持下,整體的性能、畫質表現才得以重新全面提升;從前面的介紹與測試中,應該不難發現這款顯示卡的各項特色與效能表現,在此之前,請盡量準備好銀彈吧! 透過i9-9900K搭配MEG Z390 ACE與RTX 2080 Ti Gaming X Trio的三強聯手下,在效能測試上的驚人表現相信很令人心動,如果口袋夠深的話,強烈建議這套組合,透過整合式軟體的搭配,可以提供玩家相當不錯的遊玩體驗,特別是現在已經有Battlefield V《戰地風雲5》即將登場,想要搶先一嚐RTX光追特效嗎?那還等甚麼呢! 廠商名稱:MSI微星科技 廠商電話:0800-018-880 廠商網址:https://tw.msi.com
-
撼訊PowerColor Red Devil AXRX 590 8GBD5-3DH/OC實測開箱,Radeon RX 590電競顯示卡中的優質選擇!
喜歡AMD顯示卡的玩家注意囉!採用新12nm製程Radeon RX 590繪圖晶片的顯示卡來囉!這次,我們則要帶大家去瞧瞧,撼訊最新推出的PowerColor Red Devil AXRX 590 8GBD5-3DH/OC顯示卡。 撼訊在這次首波推出的Radeon RX 590顯示卡,只有這張PowerColor Red Devil AXRX 590 8GBD5-3DH/OC。 這張顯示卡,產品名稱為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90 8GB GDDR5,產品型號為AXRX 590 8GBD5-3DH/OC。採用雙風扇設計,提供雙BIOS,可以設定為OC模式,或者是SILENT模式。OC模式下,繪圖晶片工作時脈為1576MHz,顯示記憶體工作時脈為2000MHz。 --------------- ---------------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90 8GB GDDR5顯示卡,在外型設計上就非常的具備暗黑成份,首先是在外盒包裝設計上,就以其RED Devil (紅魔)為主題的黑+紅主題色系。顯示卡同樣採用黑+紅的配色,搭配兩組滾珠軸承風扇,並配置5支超大散熱導管,以及散熱鰭片,能將熱量快速帶走,同時提供極為安靜的運作環境。顯示卡背面可以看到採用超大1.5mm兼顧的金屬強化背板設計,同樣可以快速散熱,同時可以保護電路板使顯示卡不至於板彎、阻擋灰塵,讓顯示卡可以長期使用。 在用料設計方面,提供雙BIOS設計(一個是OC、一個是Silent-OC時脈),讓玩家可以選擇是要高速時脈,或是安靜的正常時脈運作!至於電競燈效設計方面,撼訊在顯示卡上方提供一組RED DEVIL的紅色燈效。該燈效一般是恆亮的,若不想顯示燈效出來,背板上面有個LED SWITCH的開關,可以將該紅色燈效關閉,讓顯示卡不要顯示出任何燈效,進入完整的Stealth(隱密)模式。 ▼表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90 8GB GDDR5的詳細測試成績 撼訊PowerColor Red Devil AXRX 590 8GBD5-3DH/OC的話,目前台灣市場還沒開始販售。美國市場的話,Amazon目前售價為美金279.99元(折合台幣8,715元)。 目前,首波有推出Radeon RX 590顯示卡的廠商並不多,僅看到只有華碩、藍寶、XFX、撼訊與華擎,所以可以選擇的也不多。然而,受到12nm製程的幫助,Radeon RX 590顯示卡效能獲得了提昇,可以說是AMD顯示卡中的不錯選擇。 整體來說,撼訊PowerColor Red Devil AXRX 590 8GBD5-3DH/OC,是Radeon RX 590電競顯示卡中的優質選擇! →更多的【PCDIY! 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 商圈動態】: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
藍寶SAPPHIRE NITRO+ Radeon RX 590 8 GB Special Edition實測開箱,Radeon RX 590顯示卡中的優質精品!
好消息!Radeon RX 590顯示卡來了!這次帶來了新的12nm製程,繪圖晶片工作時脈提高,而且提供了,整體顯示表現也更好。 藍寶這次在AM推出Radeon RX 590同時,率先推出的,則是這款SAPPHIRE NITRO+ Radeon RX 590 8 GB Special Edition。 這張顯示卡,產品名稱為SAPPHIRE NITRO+ Radeon RX 590 8 GB Special Edition,產品型號相同。採用雙風扇設計,繪圖晶片工作時脈為1560MHz,顯示記憶體工作時脈為2100MHz。 --------------- --------------- Sapphire NITRO+ Radeon RX 590 8GB特別版,採用水藍色外觀造型,搭配自家的Dual-X冷卻設計,配有2支8 mm及2支6mm熱管,以及54個散熱片,使散熱表面積更大。此外,新的導熱膏能將散熱係數提高30%。再搭配兩組智慧調節風扇,平時桌面環境運轉時並不會運轉,以提供安靜的運作環境。當GPU溫度提升時才開始運轉。而當GPU在75°C時,風扇的噪音最高也只達12 dbA,搭配堅固的鋁製背板,不只可以快速散熱,亦能保護電路板使其不至於板彎,且還可以阻擋灰塵,使該顯示卡用得長長久久。 在用料設計方面,包含雙BIOS設計(一個是OC、一個是標準時脈),讓玩家可以選擇是要基本運作時脈,或是全速前進!在電競燈效設計方面,此顯示卡採用NITRO Glow光效系統,顯示卡正面的半透明風扇會發出藍光,而顯示卡上方的Sapphire LOGO則以RGB LED燈呈現,並可藉由Sapphire TriXX軟體來改變顏色以標示目前電路板溫度,或是改成其他顯示模式。 至於客製化設計方面,這張顯示卡的風扇採用快拆設計,讓使用者可以更輕鬆來更換風扇,而不會造成保固失效。總之,Sapphire的NITRO+系列顯示卡,就是要給玩家們時尚好看、絕佳散熱、極致安靜、高度客製、優異效能…等特色,讓玩家們能買到賺到! 在贈送的遊戲方面,只要買Sapphire的NITRO+系列或是Pulse系列的RX Vega顯示卡,或是這次的NITRO+ RX 590特別版,就可以獲得上述的三款遊戲。若買NITRO+系列或Pulse系列的RX 570/580,一樣可以任選上述的兩款遊戲。 ▼表 Sapphire NITRO+ Radeon RX 590 8GB的詳細測試成績 藍寶SAPPHIRE NITRO+ Radeon RX 590 8 GB Special Edition的話,目前台灣市場還沒開始販售。美國市場的話,Amazon目前售價為美金279元(折合台幣8,685元)。 現在要買中階顯示卡的話,除了有AMD與NVIDIA的各種選擇,若要選擇AMD的話,又有便宜的Radeon RX 570、580顯示卡,若要效能比較好的話,Radeon RX 590無疑是不錯的選擇! 整體來說,這款藍寶SAPPHIRE NITRO+ Radeon RX 590 8 GB Special Edition,是Radeon RX 590顯示卡中的優質精品! →更多的【PCDIY! 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 商圈動態】: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
Intel全新Core X系列正式上市,最強Core i9-9980XE給予創作者「18」般武藝,Workshop營現場實測直擊
CPU的多核心大戰早已開打,AMD在2018年已經推出超強的Ryzen 2000系列桌上型處理器,以最高8C16T來搶佔高階桌機處理器市場。隨後Ryzen Threadripper第二代更以最高32C64T的配置,搶佔工作站與創作者處理器市場。讓Intel不得不加快腳步,趕緊推出更多核心的處理器來因應! Intel的作法是選擇在10月8日晚上10點,一次發表三種處理器家族,分述如下: 第一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最新Core i9-9900K處理器,並號稱是地表最強遊戲處理器。已於10月19日出貨。有關於第一個第九代Intel Core i9-9900K的相關訊息,請參考。 若想要知道Intel Core i9-9900K的效能,請參考:。 第二,就是專門為頂級內容創作(Content Creation)平台所設計的Intel Core X系列處理器,最高等級達18核心,於11月上市!也是本篇文章要揭露的處理器! 第三,就是全新Intel Xeon W-3175X處理器,是專門針對運算密集型工作負載與應用的28核心工作站處理器,將於12月出貨! 簡單說明一下全新Core X處理器,共有7款,包含i7-9800X、i9-9820X、i9-9900X、i9-9920X、i9-9940X、i9-9960X、i9-9980XE,是最具有擴充性的桌上型電腦平台,擁有多核心和I/O相容性。這些CPU都基於Intel Mesh(網格)架構,可增加記憶體和I/O頻寬,同時減少延遲。 Core X系列處理器提供8~18核心數。最高檔的處理器擁有18核心/36執行緒、24.75MB的智慧快取記憶體,和平台最多達68個PCIe通道。再搭配最新的Intel Turbo Boost Max Technology 3.0可提供高達4.5GHz的單核心頻率,並具備Intel AVX-512指令的應用程式,可加快平行工作的負載運算效能。 既然Intel在10月推出第九代Core i9/i7/i5家族,後面也預告11月會推出Core X系列處理器,因此Intel選擇於11月13日22點,正式公佈Core X處理器的效能。但因為Intel的測試Sample不足,因此選擇邀請各大媒體於11/11前往Intel台北總部,舉辦媒體「群測」營(疑? 這怎麼跟我所認知的群測,是不一樣的啊?),Intel找來ASRock、ASUS、GIGABYTE、MSI等ODM廠商,個別組裝了Core 9980XE的工作站級電腦,搭配各式創作軟體,讓各大媒體來把玩與實測,順便來個小超頻! 以下就是本次的記者會現場直擊。 是的!就是因為Intel的Sample不夠,因此就來個現場開箱吧! 在Intel台北總部內,ASRock (華擎)、ASUS (華碩)、GIGABYTE (技嘉)、MSI (微星)四大主機板廠,皆有進駐並提供平台可讓媒體們進行測試!是的!因為時間非常有限,因此只能簡單測試!以下就簡單來看看測試配備與數據吧! →更多的【PCDIY! CPU】: →更多的【PCDIY!顯示卡】: →更多的【PCDIY!主機板】: →更多的【PCDIY!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器】:
-
超頻也能AI智能化,華碩ROG MAXIMUS XI HERO (Wi-Fi)主機板開箱實測!
自Intel正式推出第9代Core處理器之後,各家主機板也紛紛推出相對應的Z390主機板,以搶搭年末的購物潮。這次ASUS(華碩)推出Z390系列主機板產品,同樣有ROG、ROG STRIX、TUF等系列,來滿足各式消費者的需求。以ROG系列來說,其主機板定位在頂級電競或超頻市場,產品皆是以MAXIMUS來命名,後面緊接著羅馬數字代表第幾代,像是本次的Z390家族,已屬於MAXIMUS的第11代,而目前已推出的產品有EXTREME (極致超頻)、FORMULA(整合水冷),以及HERO(主打智慧散熱與頂規電競)等兩款。本篇所要介紹的,就是後者,也就是ROG MAXIMUS XI HERO (WI-FI)主機板。 華碩在規劃ROG MAXIMUS XI HERO系列主機板時,就一共規劃出三種版本:HERO (無Wi-Fi)、HERO (WI-FI) (有Wi-Fi),以及HERO (WI-FI) Call of Duty – Black Ops 4 Edition (即有Wi-Fi,決勝時刻:黑色行動4聯名版)。這三個版本基本上是相同規格,差別在於純HERO就是去除Wi-Fi功能的簡易版,僅推國外市場。而黑色行動4聯名版則是在主機板上加入了遊戲相關元素,讓喜歡這套遊戲的玩家們可以從軟體到硬體都具有濃厚的CoD風,以展現玩家風格。 這次主要介紹的是ROG MAXIMUS HERO(WI-FI)版本,具備絕佳的電競風格,以及AI級超頻能力。先來看看主機板的外觀,主色系採用黑色、鐵灰的剛性色彩,搭配黑色的PCB設計,當然必要的RGB電競燈效也少不了,帶給玩家們絕佳的電競體驗。 在用料方面,CPU插槽旁邊有超大型鋁合金散熱片,讓系統面臨高溫環境下,能有效降低溫度,提供更穩定更耐久的運行能量與超頻能力。在散熱片的下方,可看到全數位電源設計,採用OptiMOS MOSFET,提供8+2相的供電設計。就連記憶體方面也採用DIGI+ ASP1103兩相數位供電,以提供新一代處理器與記憶體超頻運作時,所需要的穩定電流供應。搭配10K黑金電容可提供至少10,000小時的使用壽命,讓系統穩定運作更有保障。 再來看整體配置與規格方面,主機板提供3組PCIe x16的插槽,其中兩組具有鋼鐵防護設計,另有3組PCIe x1插槽,可支援NVIDIA 2-Way SLI或AMD 3-way CrossFireX,讓多張顯示卡能夠發揮更高戰力。在DDR4記憶體方面,則提供4組插槽,採用自家OptiMem II技術,最高可支援到DDR4 4400 (超頻模式)的時脈。至於M.2插槽部份,則提供2組M.2插槽,其中1組靠近CPU的為2280設計(可支援SATA或PCIe規格之M.2 SSD,亦可用來安裝Intel Optane記憶體),另1組採用全高22110設計,可支援各式PCIe規格之SSD。兩個M.2插槽皆有提供全高型的鋁合金M.2造型散熱盔甲,可有效幫助M.2 SSD降溫,保持最佳系統狀態。此外,主機板本身提供6組SATA 6Gbps插槽,可以用來安裝傳統HDD或SSD。 至於音效設計,在主機板的音效區採用了音效專用電容,並配置 ROG SupremeFX 8通道高傳真音效CODEC S1220音效晶片, 以及ESS ES9023P DAC,提供高品質120dB噪訊比的音質輸出以及113dB噪訊比的聲音錄製。此外在輔助與加值軟體方面,也提供了自家的Sonic Studio III + Sonic Studio Link與Sonic Radar III音效軟體與技術。前者可以設定音效強化與自訂等化器等功能,並可依照不同的應用軟體來指定音效輸出埠。讓玩家無論是看電影時輸出到擴大機,或是玩遊戲將因效設定燒出到電競耳機,都可以一指搞定。至於Sonic Radar軟體則是可以將聲音「顯示」到螢幕上,讓玩家在玩PUBG之類的遊戲,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都可以透過該軟體看到聲音的方位,有助於玩家們提早做因應! 針對玩家貼心設計的方面,像是華碩的Q-Design,包括Q-Code(即Debug LED,方便玩家在開機時能夠隨時得知錯誤代碼,以盡速排除問題)、Q-LED (提供CPU/DRAM/VGA/Boot Device的LED指示燈,可快速判定開機過程中,是哪個主要元件出問題,以方便玩家進行問題排解)、Q-SLOT/Q-DIMM (即PCIe x16介面卡插槽與記憶體插槽的簡便扣具,讓插拔更方便),還有Q-Connector (主機前置面板連接線的延伸針腳,以方便玩家安裝),都可讓玩家更方便進行元件安裝、問題診斷與排除。當然在主機板的右下方也可以看到專屬的Start鈕與Reset鈕,以方便玩家們裸機測試。 除此之外,主機板的Native USB接孔右邊,有個新的NODE的接孔,這是華碩制定的一種開放硬體控制介面,可讓其他廠商製作出相容於該介面的硬體產品,並搭配華碩的AI Suite軟體,來進行溫度監控或是各式手動或語音控制,例如電源供應器、水冷散熱器,機殼等等。如此一來便不用一一安裝其他周邊廠商的專屬軟體,只要一套即可搞定。已知會有越來越多相容於ASUS NODE介面的周邊產品推出! 在電競燈效設計方面,華碩在主機板I/O擋板區上面(MAXIMUS XI字樣)、以及Z390晶片區(有ROG Logo的),都設置了RGB LED燈效,此外主機板也額外提供2組4-pin RGB與2組3-pin ARGB的燈效延伸插座,每個區域都可以設定其燈色與效果,透過專屬的Aura Sync工具程式,即可設定單一或全區的電競燈效,甚至還可以跟Philips Hue Bridge進行燈效同步,讓主機板甚至到智慧照明等領域,看起來就是與眾不同,散發出濃厚的個人風格! 在網路晶片方面,華碩MAXIMUS XI HERO (WI-FI)主機板提供一組LAN(採用Intel I219-V晶片),提供1Gbps的頻寬,並具有LANGuard功能,在無線連線方面,則主機板內建Intel Wireless-AC 9560晶片,支援雙頻(2.4GHz、5GHz)的無線連線與MU-MIMO能力,搭配其附贈之鯊魚鰭造型外接天線,賦予1.73Gbps的最大傳輸速度。此外,華碩還提供了Game First V網路工具程式,提供各程式的頻寬設定功能,並可設定各程式的優先權,像是可以讓遊戲設定成最優先通行,優先處理與遊戲軟體相關網路封包,讓玩家在遊戲時能夠享受到絕佳的網路傳輸順暢度! 在BIOS設定部份,華碩ROG MAXIMUS XI HERO (WI-FI)主機板也採用全新的視覺與各種先進的設定項目,提供一般用戶與超頻玩家們各種設定需求,包含設定電腦各元件的細部設定、各種功能開閉、超頻設定檔。讓玩家們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來設定出最能發揮系統效能的設定值,讓電腦跑得又快又穩。 在軟體方面,首次開機時,系統會自動安裝Armoury Crate工具軟體,將系統必要的驅動程式、必備工具都一次裝到好,不需再拿出驅動程式光碟片,即可搞定。在好用工具軟體方面,華碩的AI Suite 3軟體,提供玩家各種超頻與調校所需要的各式功能。包含最新的5向優化超頻設定,以及風扇最佳化設定…等等。這些貼心的設計,都能讓玩家們快速搞定各種狀態,並將系統效能發揮至極致,以便快速進入遊戲備戰狀態。 為了解這次華碩ROG MAXIMUS XI HERO (WI-FI)主機板的效能,我們以下就透過實際的效能測試,來看看這張主機板的整體效能表現如何。以下是測試配備與測試成績。 ●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 (8C/16T, 3.6~5GHz) ●主機板:ASUS ROG MAXIMUS XI HERO (WI-FI) ●記憶體:G.Skill F4-3200C14-8GFX DDR4-3200 @ 2666 16GB (8GB×2)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2080 8GB GDDR6 ●SSD:Western Digital WD Black NVMe SSD 1TB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Version 1803 在一路測試下來以及系統運作的過程中,華碩ROG MAXIMUS XI HERO (WI-FI)主機板,都給予最穩定且發揮絕佳效能的表現,可說是一張玩家們必備的主機板。在外型方面,不僅給予人們有高科技的未來造型,搭配燈光柔美不刺眼的AURA燈效設計,並可與其他裝置進行燈效同步,讓玩家們輕易展現出個人特色! 在貼心功能方面,配備許多檢測燈、按鈕、硬體超頻開關,讓超頻玩家們在進行各種超頻動作時,不須頻頻清除CMOS,只要一鍵即可重試!主機板的造型化M.2散熱片,讓玩家在進行M.2 SSD的安裝時,不用再擔心溫度過熱而導致磁碟存取效能衰減。再來就是,安裝好主機板之後,系統會直接安裝Armoury Crate工具軟體,來進行各式驅動程式的安裝,讓玩家裝好硬體的同時,軟體也一併裝好。而許多好用的軟體,也能幫助遊戲玩家們馬上進入備戰狀態,進入遊戲的世界裡! 整體而言,華碩ROG MAXIMUS XI HERO (WI-FI)主機板提供超頻玩家必要的各式超頻輔助功能,以發揮出系統應有的效能,同時也提供了遊戲玩家們各式必備的好用工具與軟體,以幫助玩家們贏得勝利!可說是最近想要升級的玩家們必備武器,值得玩家們選購! ●ASUS ROG MAXIMUS XI HERO (WI-FI)主機板規格表: #廠商資訊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市場售價:9,290元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
- PHILIPS 276E8VJSB/96顯示器實機開箱, 史上最超值27吋4K級IPS面板極細窄邊框螢幕!